杨旭日,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监事长,北京知识产权发展沙龙首席主席。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近20年,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价值管理与实现、创业投资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万件,同比增长12.5%。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80.1万件,占总量的86.3%;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12.7万件,占总量的13.7%。2014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23.3万件,同比增长12.3%。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6.3万件,占总量的70.0%;国外来华发明专利7.0万件,占总量的30.0%。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专利数量虽然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但专利的价值和规模并没有实现同等幅度的扩大,权利人的收入也没有实现相同比例的增加。在笔者看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是否发挥了民间和市场力量,而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发现企业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有效解决,从而形成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重中之重。
及时发现问题
在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着两个重要的不良表现。首先,部分企业知识产权表现为负资产,其中,大专院校尤为明显。其次,中国企业在国外提交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大量技术被国外企业无偿使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仅占其全部专利申请量的一小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一些大企业一旦出现经营问题,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知识产权资金和人员投入。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是由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若干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固守本土市场”。很多企业认为不走出国门,就不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但实际上,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早就是跨国公司逐鹿的对象,“固守本土市场”的做法是不可行的。第二个误区是“专利即论文”。这实际上对于中国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研究者拥有大量创新成果,但是没有通过提交专利申请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更没有将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第三个误区是“唯数量论”。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知识产权的数量,不分析、不布局,造成知识产权价值大打折扣。第四个误区是“追逐政策”。这个误区耗费了企业很大的精力,归根结底是企业本身缺乏目标性所导致的。
有效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笔者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做法是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时要树立战略思维,即全球观、发展观和竞争观。全球观,是要把握全球市场产业链分工、技术市场与产品市场;发展观是要从技术的发展、更迭及产品的升级换代来把握问题;竞争观是要树立竞争意识,认准竞争对手,分析竞争环境,保持商业心态。
其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要建立4项基本职能:竞争力管理、纠纷管理、权利管理、投资管理。目前,企业知识产权工作70%至80%集中在专利申请方面,这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产权工作是非常立体的,对于大企业来说,优先要考虑的是竞争力的问题。纠纷管理是企业的主要职能,确保企业长期经营。权利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固化公司创新成果,并将之打造成有竞争力的专利资产或高水平专利组合及国际布局。投资管理包括自有权利的运营和外购权利形成专利组合,确保公司经营的合法性。
第三,企业要完善流程,并合理利用工具,切实提升能力。领导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其中,落实成管理制度、流程,并建立起与之匹配的知识产权文化。同时,善于利用国际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提升知识产权能力的捷径。
综上所述,现阶段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如何“破局”?笔者认为:第一,要持续推进环境改善。在国家层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推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并将战略落在实处;加强针对行业的知识产权直接投入,建立专门的专利基金;建立针对出口的知识产权扶持和保险政策。第二,要推进创新主体切实提升能力,企业需要向“创新化”转型,利用品牌、技术和产品等手段,提升全球竞争力。第三,要探讨采用投资、交易手段,推进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并以此为抓手,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 杨旭日)编者按:如今,在知识产权战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专业素养高,管理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他们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领航者,他们就是知识产权经理人。从即日起,本报特开辟“IP经理人说”专栏,倾听他们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总结梳理,分享他们的经验,以期进一步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
杨旭日,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监事长,北京知识产权发展沙龙首席主席。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近20年,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价值管理与实现、创业投资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万件,同比增长12.5%。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80.1万件,占总量的86.3%;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12.7万件,占总量的13.7%。2014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23.3万件,同比增长12.3%。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6.3万件,占总量的70.0%;国外来华发明专利7.0万件,占总量的30.0%。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专利数量虽然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但专利的价值和规模并没有实现同等幅度的扩大,权利人的收入也没有实现相同比例的增加。在笔者看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是否发挥了民间和市场力量,而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发现企业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有效解决,从而形成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重中之重。
及时发现问题
在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着两个重要的不良表现。首先,部分企业知识产权表现为负资产,其中,大专院校尤为明显。其次,中国企业在国外提交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大量技术被国外企业无偿使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仅占其全部专利申请量的一小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一些大企业一旦出现经营问题,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知识产权资金和人员投入。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是由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若干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固守本土市场”。很多企业认为不走出国门,就不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但实际上,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早就是跨国公司逐鹿的对象,“固守本土市场”的做法是不可行的。第二个误区是“专利即论文”。这实际上对于中国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研究者拥有大量创新成果,但是没有通过提交专利申请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更没有将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第三个误区是“唯数量论”。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知识产权的数量,不分析、不布局,造成知识产权价值大打折扣。第四个误区是“追逐政策”。这个误区耗费了企业很大的精力,归根结底是企业本身缺乏目标性所导致的。
有效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笔者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做法是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时要树立战略思维,即全球观、发展观和竞争观。全球观,是要把握全球市场产业链分工、技术市场与产品市场;发展观是要从技术的发展、更迭及产品的升级换代来把握问题;竞争观是要树立竞争意识,认准竞争对手,分析竞争环境,保持商业心态。
其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要建立4项基本职能:竞争力管理、纠纷管理、权利管理、投资管理。目前,企业知识产权工作70%至80%集中在专利申请方面,这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产权工作是非常立体的,对于大企业来说,优先要考虑的是竞争力的问题。纠纷管理是企业的主要职能,确保企业长期经营。权利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固化公司创新成果,并将之打造成有竞争力的专利资产或高水平专利组合及国际布局。投资管理包括自有权利的运营和外购权利形成专利组合,确保公司经营的合法性。
第三,企业要完善流程,并合理利用工具,切实提升能力。领导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其中,落实成管理制度、流程,并建立起与之匹配的知识产权文化。同时,善于利用国际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提升知识产权能力的捷径。
综上所述,现阶段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如何“破局”?笔者认为:第一,要持续推进环境改善。在国家层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推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并将战略落在实处;加强针对行业的知识产权直接投入,建立专门的专利基金;建立针对出口的知识产权扶持和保险政策。第二,要推进创新主体切实提升能力,企业需要向“创新化”转型,利用品牌、技术和产品等手段,提升全球竞争力。第三,要探讨采用投资、交易手段,推进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并以此为抓手,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 杨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