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邀监察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行政法学研究》主编。
直接参与《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国家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获得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2017年12月,入选“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2020年11月,荣获“中国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之“2020年度法治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新时代亟需哪种类型涉外法治人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能否满足需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的遏制不断加码,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持续盛行,我们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国际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提升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和国际治理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如涉外法治人才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缺口,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人才培养不连贯、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实训不充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不深入等问题还很突出。
高校在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您认为高校应如何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建设?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着眼全局、统筹规划。
一要坚持德法兼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以德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行。
二要加强协同合作,不断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建议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针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短板,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要鼓励更多外语类高校和政法类高校横向合作,加强专业复合建设的力度,协同培养优秀人才。针对涉外法治人才数量不足问题,建议增加涉外专业研究生推免指标和硕士、博士的招生指标。此外,也要重视涉外法治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继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根据实际需要,对涉外法治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为涉外法治人才的境外培养提供资助,对今后到国际组织任职的后备人才,制定具体的人才建设计划和支持方案。
三要优化课程体系,补齐涉外法治人才的知识短板。在夯实法科学生法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法治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不仅要增设国际法相关课程,而且要加强外国语言、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贸、世界历史、跨文化交流等课程教学。
四要整合实践实训资源,强化涉外法治人才的实战能力。人才培养过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出的人要能够学以致用。政法院校要与国际组织、涉外政府部门、涉外审判机构、涉外仲裁机构、国外大学、国内外著名法律事务所、涉外企业等单位开展合作,巧用“外脑外力”,将他们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引入校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涉外法律事务的实践。
五要加强国际化训练,坚持引进外国专家和送出优秀学生并举。涉外法治人才应当熟悉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思维,所以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引进来”,也要“送出去”。除了邀请国内外研究外国法或者国际法的专家、从事涉外法律事务的专家提供指导外,还要让学生具有沉浸在外国文化环境的经历,熟悉外国人的思维。在学生攻读硕博期间,学校要聘请外国教授授课,外国教授课程数应达专业课程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保证至少一半以上的课程用外语授课。还要让学生有一到两年出国学习的机会,全面参加国外法律课程的学习。
中国政法大学在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方面有哪些创新?
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强化企业合规意识,保障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5·3”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和高尚道德情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法学专业知识和外语双精通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近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专门制定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目的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中国政法大学一直在积极探索新方式、新路径。2020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启动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合作;2021年5月,北京市批准了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英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的学生分别在两校完成主要的法学和英语课程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的,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推荐免试资格。这是中国政法大学培养“外语法律双精通”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本科生和研究生跨校贯通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1年4月1日,中国政法大学与法治日报社法治教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联盟”成立仪式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这是全国首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联盟,由中国政法大学和多家大型企业、律所发起成立,旨在全面加强学界和实务界的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合作,推动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对外开放。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合作框架,联盟后续将积极推荐政府部门、企业、律协、律所等人员加入进来。中国政法大学将围绕联盟平台建设,充分调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加强战略管理和统筹,着力服务涉外法治人才建设;结合国家对外开放需求,立足国际化战略,推进联盟整体性、内生性和协同性发展,把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放在突出地位,不断探索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人民法治》杂志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