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培 为知识产权保护添砖加瓦
7月18日,北京,细雨绵绵。
位于西城区的国谊宾馆会议室里,正在召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参加会议的领导小组成员、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蒋志培答应记者可以利用开会间隙抽出一点儿休息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此前,记者曾多次与他联系沟通,均因公务繁忙未能谋面。
经历是一笔财富
蒋志培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68年6月,18岁的蒋志培中学毕业。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再想学习已经没有机会。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他怀揣着屯垦戍边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他长达11年的北大荒兵团生活。
“吃过苦。”蒋志培这样评价自己。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带着一个班的兵团战士去伐木,突遇暴风雪,接着是拖拉机熄火、迷路、夜晚、过度疲劳、饥饿和寒冷……,可他们互相搀扶着、叫喊着一直走到天亮,没有一个人倒下。到后来他从班长、农业技术员一步一步成为连队的指导员,管理生产上万亩地,“一望无际的小麦、大豆的海洋,拖拉机、康拜因作业的场面也是相当壮观。”蒋志培坦言,北大荒的经历使他始终联系着共和国和人民群众最深厚的底蕴和跳动不息的脉搏,也是他不断进取的不竭动力。
1979年蒋志培困退回京,先在北京市西城区某街道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通过社会公开招考进入西城区法院,开始了他的司法生涯。
“没有社会的公开招工考试,我就到不了法院系统。”蒋志培至今仍感激这改变命运的考试,“这是邓小平通过改革给当时年轻人的一次机会”。当初他报考的是法警,进入西城法院后,领导见他有相当的文化功底,便留他在民庭作书记员。工作几年后被任命为助审,后又被任命为审判员,民庭副庭长、庭长。1985年,蒋志培被任命为法院副院长。
“那时我撰写修改的当事人举证须知由接待室发给当事人,告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现在司空见惯的程序在当时可是创举,很具有开拓性。全国各地不少的法院都来西城法院学习,取经。“当时你们法制日报也作过报道。”蒋志培甚至随口就能说出来当时做采访的记者的名字,而当时距现在已有20年时间了。
1989年,最高法院为补充审判力量,从地方法院抽调了5名法官,蒋志培名列其中。到了最高法院,蒋志培先从民庭助审干起,后任审判员,再后来成为涉外、涉港澳台审判小组组长。1996年,最高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庭,当时由经济庭庭长兼庭长,蒋志培任副庭长。从知识产权庭成立,至今十年。蒋志培算了算,从1979年进入法院系统,他从事司法工作已有27年。
求知路漫漫
蒋志培的求学经历体现了他那一代人特有的勤奋、刻苦、执著、进取,现在很多科班出身的法官,与之相比亦应汗颜。
进入法院后,蒋志培深感学识不够,于是他便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深造。那时由北大、人大、九三学社和北京市司法局共同成立了北京市法律业余大学(后并入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79年蒋志培便在这个学校开始学习法律专业,1984年7月他顺利毕业,取得大专文凭。
“那里有很多北大和人大的著名法学教授讲课。”至今回忆起来蒋志培还感到受益匪浅。
由于他初中时学过英语,有一定基础,从1989年起又在北京市西城区职工大学学了两年英语,取得了英语大专文凭。
199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他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学院研究国际私法的区际法律冲突等课题。那次深造蒋志培感到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使他具备了一个作为涉外法官的基础。也在那里他接触到了计算机网络。
作为一名法官,他不可能放下手中的工作一门心思求学,只能边工作边学习。1995年他取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鉴于当时中国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涉外纠纷不断,他又继续攻读了王利明教授的民商法学博士,从1996年到2000年12月,他完成了学业,取得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学位。
“50岁前拿下博士,算是把文革期间丢掉的时光抢了回来。”蒋志培有着那一代人对学业共同的夙求。这也为他处理难度更高的案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深切地感到,由于法律专业的特殊性,这是一门需要终生教育的专业,以便知识的更新。这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教育观念。
丰富的审判经验和扎实的学识功底,再加上工作主动,学识超前,使得蒋志培顺利地迎接了入世后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这一挑战。他还先后领导和参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司法解释,其中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最高法院关于互联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解释,专家们称之为是一部可以与美国“数字千年著作权法”相媲美的制度。鉴于蒋志培的开拓性工作,英国一家知识产权杂志连续两年将蒋志培评为全球知识产权界50位最有影响人士之一。
建网站扩大宣传
1999年蒋志培着手建立了一个网站———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扩大对外宣传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他说,通过专业网站对外进行专家交流式的宣传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往往比空泛的宣传效果更好。
“我经常浏览您的网站。”记者向蒋志培卖弄一下自己对该网站的了解,“很多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是从那里知道的。”
“有件事你不可能从那里知道。”蒋志培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著作权人与一个企业打官司,由于企业财大气粗,他感到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在凌晨时整理好东西最后发电子邮件给蒋志培,准备率一家三口自杀,当时在美国参加国际会议的蒋志培看到了邮件,他立即回复说自己过几天就回国,有什么事等他回来后再说,争取先稳住当事人的情绪,又立即将材料转到北京最高法院庭里要求同事迅速查找该当事人作劝说工作,经李剑法官多方联系查到这个当事人,在这天早晨打通电话,通过两个小时的通话,该当事人打消了轻生的念头,答应向最高法院反映情况。最后经过当地法院法官的努力妥善解决了纠纷。
蒋志培说他怕负面影响大,没有把这件事放在网站上,但通过网站可以真实了解社情民意。
这些年,蒋志培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网站上,解答了大量网友的提问,能回答的他在最短时间内回答,回答不了的作出解释,有些还作为材料转交相关部门。几年下来,他的回答已经汇编成了厚厚的书籍由出版社出版。最近,知产庭与法院网合作将知识产权裁判文书分批上网,以便于国内外有兴趣的人士查询,使我国知识产权审判更加透明。
“我们国家正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要在今后15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创新国家道路,知识产权制度是有力支撑。”说到这些,蒋志培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又显得信心十足。
他还设想将来能在首都建立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和能力,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当然许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
如果将“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让马丁·路德·金享誉全球的名言套用在蒋志培身上,他的梦想又何尝不是一个知识产权兴国梦呢!
蒋志培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AIPPI)副会长、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官学会理事。
参加我国民法、知识产权法、民诉法等民商事法律的立法工作以及民商事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1999年起创立《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