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在是:

image.png

行政执法

知识产权局谈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行政执法

时间:2016-01-04   出处:中国政府网  作者:  点击:
      

                                                                                                                                                                                (注:图片仅供参考。制图:秦韵)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国策·政策”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节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了知识产权的大国,如何来解决保护不够严格,侵权易发多发等突出问题,又如何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实现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这些都是网友非常关心的话题。今天中国政府网就为大家邀请到了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张志成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接受我们的采访,为网友详细解读。非常欢迎两位。

[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 张志成]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在中国政府网和各位网友见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 吴汉东]很高兴在中国政府网就知识产权问题和大家交流意见。

[主持人]首先还是请两位先跟大家分析一下《意见》当中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都有什么?

[张志成]《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主要考虑一是加强知识产权领域顶层设计,一是解决知识产权领域的突出问题,针对刚才像您说的知识产权领域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阶段性特点,以及侵权易发多发,创新创业热情受到一些影响等等方面的问题,完善知识产权的体制机制,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和深化改革释放创新创造的活力,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为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利条件。这是我个人学习这个文件体会到的总体考虑。

[吴汉东]从学者的角度来观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我觉得有两层含义。一是它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版,也是进一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提升版。所以说我们判断中国现在知识产权事业走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想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国。实现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知识产权强国应该是知识产权整体发展实力和知识产权环境的治理能力都必须强大。我想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建设;二是创新能力;三是产业发展;以及环境治理。这四方面的能力或者是实力涉及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硬实力,也涉及到软实力,其中制度的支撑力和环境的影响力我以为是软实力,知识的创新力和产业的发展力是硬实力。总的来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软硬两方面的实力都要强。

[张志成]这个文件明确了到2020年的重要目标,就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形成权界明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和法治保障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这也是制度环境方面。另一方面要提升硬的实力,也就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的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建设一批强省强市巩固知识产权大国的地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主持人]那么对于知识产权强国我们该怎么理解,又怎么看待这样的背景之下这个意见的出台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张志成]我个人理解知识产权强国应该是知识产权综合实力非常强大的国家,我们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当前来看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个成就也是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未来我们国家经济要实现转型,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就要更高效地配置创新要素。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创新要素最基本的保障就是知识产权制度,如何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用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同时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各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视,很多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的国家也提出了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我想这种创新、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在这个时候提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我个人认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有助于我们国家在未来经济新常态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也有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吴汉东]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从国际发展大势、中国发展大局这两个层面来认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是2008年开始颁布并实施的。应该说近8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我们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从2011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们商标注册的申请量,包括有效注册商标量这几项指标也是位居世界榜首;同时我们也是版权产业大国。应该说成绩非常显著,但是我们觉得知识产权事业所释放的能量、所产生的效益还有一定的差距。

[吴汉东]根据我的观察,我们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水平有三个相互关联可以测出的指标。一是数量规模,可以说我们已经做到了“以量布局”。但是第二个指标也就是质量和水平,也就是我们要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更多的专利,这方面还是存有差距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实施的效益。总的说来科技创新、专利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有效。这就是我们要实施强国建设这样一个战略,来提升我们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水平。我想21世纪中国要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强国之路怎么走?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制度支撑那就是知识产权。

[主持人]那我们怎么来看待《意见》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张志成]我想这个意见针对我刚才已经介绍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重点部署,应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提升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的整体实力,同时促进我们国家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一是针对我国目前体制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意见部署了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内容,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创新的活力,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本。我想这是有助于我们国家整个创业环境改善。二是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从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来讲,目前我们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刚才吴校长也已经介绍了,我们国家的发明专利已经连续五年申请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更多的人投身到知识产权的创新创造上来,他们有需要保护自己的成果,同时我们也要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使这个创新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和现实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应该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张志成]三是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审查注册机制,提高创新创造的水平;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的运营体系、信息平台等等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四是要加强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在海外的布局和风险防控。从我们国家来讲,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我们在新的更高水平上的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我们很多企业已经把产品和服务卖到了国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能力和意识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企业在海外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利益的能力。五是提升知识产权对外合作的水平。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世界知识产权大国,我们如何履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同时又能够维护我们国家的合理利益,我们应该加强知识产权外交,通过对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的积极参与,推动构建普惠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识产权规则。

[主持人]好的,我们看一下《意见》当中的第一个方面,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容,这个内容中我们的主要考虑和主要思路是什么样的呢?

[张志成]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应该说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关键。从我们国家历史上来看,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是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外开放的要求,分领域各自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从我们发展的现状来看,知识产权各相关部门在工作当中一直都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特别是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个部门的协作更加密切,应该说这个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整个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实施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同时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开放型经济的深入开展,现有的体制机制已经不利于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执法保护水平,也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政府履行社会管理、执法保护以及公共服务职责形成合力有相当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可以说改革知识产权的体制机制已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主持人]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那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网友也反映了这样的情况:申请专利就要公开我的核心技术,但是我一旦申请了专利之后,也就是核心技术公开后反而出现仿造的产品很多,因为核心技术都公开了。而且对于这种行为的调查取证很难、维权费用很高、成本很高,所以造成比较关键的技术不敢申请专利,没有申请保护,这怎么办呢?

[吴汉东]我谈谈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专利制度设计和安排的基本功能。应该说核心是两句话:一是权利独占;二是信息公开,或者说是技术公开。首先什么叫知识产权?或者叫做专利权?它实际上是通过公开的技术方案来换取一定期间的独占使用权。通过专利授权,能够使得创造者在专利权的有效期内尽快收回发明创造的成本,获得必要的收益,从而激励创造者做出更多更好的发明。作为一个对应的条件,就是专利权人必须把自己的技术方案公开出来,让公众知道并且可以利用,来减少整个社会创新的成本。

[吴汉东]我觉得技术公开和权利独占就构成了专利制度乃至于整个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基础。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情况呢?那就是如何保护发明创造人的权利问题。有些发明者有这么一句话:不创新等死。这是因为创新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没有创新成果、没有创新产业的发展,企业总是会在国际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会被淘汰出局。但是如果创新成果不能得到有力的保护,那就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企业家抱怨的创新也找死。也就是说我提出了我的发明创造的成果,结果公开以后很多人加以仿造,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我记得有一位政治领导人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懈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实我今天在这个场合讲:保护创新的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一个不保护创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未来的国家。我十分高兴地看到,这个《若意见》在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大文章,提出了很多的硬措施。

[吴汉东]比如说在民事方面,提出:提高侵权法定赔偿的上限,同时规定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在刑事领域重点打击链条式产业化的知识产权犯罪网络,以及在行政执法方面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的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的信息公开。我觉得这些举措都能达到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一个国际条约叫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它要求打击、制裁假冒和盗版的侵权行为要达到两个“足以”:一是足以弥补权力人遭受的侵害;二是足以形成对侵权人的足够威慑。我觉得国务院出台这个文件,应该说朝着这两个目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张志成]我想这个文件还有一些特点,比如针对我们现在双创的态势明确提出加强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加强对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研究、推进制定规则。同时对于像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领域也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我想这是针对我们国家目前具有一定优势的创新领域,这也回应了我们一些中小微企业的关切。同时刚才吴校长讲到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有一个更加宏大的目的,就是打造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大家都知道目前来讲创新的竞争实际上是对人才,对于研究开发投入的竞争,如果没有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很难吸引到顶尖的创新人才和高质量的研发投入,我想这也是非常关键的。

[主持人]刚才两位谈到了专利增长的数量如何可观,但是我们也要关注增长背后的质量问题。也有网友反映说有一些公司为了获得政府不菲补贴而申请专利,但其实它的专利对社会和科技而言并没有多少价值,也就是说形成了多而不强的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办?

[张志成]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广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质量和数量首先我个人理解它是一对辩证关系,如果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反过来没有质量的数量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重新梳理一下我们国家专利增长的历史就会发现有这么一个特点:一方面我们国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刚才已经介绍了,连续5年居于世界首位,这是我们数量上的增长。同时我们专利的质量也在增长和提高,我们PCT专利也就是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渠道申请的国际专利也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想一方面要承认数量在增长、质量也在提升。但正如您刚才讲到的多而不优的问题在专利领域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征,我们具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比较高的市场价值的专利还是比较少的。举个例子,我们国家的企业在日本、美国、欧盟同时申请专利的数量,在我们领域叫三方专利,能代表专利的质量,我们国家的数量大概只有美国的1/8、日本的1/9,同时我们国家发明专利的维持年限相对也比较有限,现在国内平均维持年限大概是6年。我想这是一个客观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加以解决。

[张志成]但同时也要肯定我们过去发展的成绩,数量的增加首先说明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增高,也说明企业创造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从历史来看相关部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特定对象制定扶持政策,促进了创新成果产权化,对提升知识产权效益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当前的发展阶段要从大到强、从多到优的转变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发展,在专利领域也要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专利转化的效益。这在文件中也有重点部署。主要有几方面: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意见提出要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这就明确了目标。二是提高审查质量,审查质量是专利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我们按照严格的标准,授权专利的法律稳定性、技术创新性都会得到切实保障。意见提出瞄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专利审查机构目标进一步优化专利审查的流程和方式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加大专利授权质量的提升。

[张志成]三是促进信息的传播。刚才吴校长已经介绍了,我们专利制度首先的基础是公开创新创造,制度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还在于通过公开的创造创新信息别人可以在你的基础上进行累积式的创新。所以这次也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的水平,能够使全社会的创新创造者在更高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新,也有助于专利质量的提高。我想对于这个问题《意见》也进行了重点的关注。

[主持人]那我们如何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呢?

[吴汉东]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我以为要特别注重处理好知识产权创造及运用的几个关系。我认为一个是数量问题,刚才张司长讲得非常好,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初,“以量布局”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现在我们转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质量和水平应该“以质占优”;当然最后要特别注重它的转化与实施,以“效益取胜”。所以数量、质量以及效益三者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这就涉及到我们在考量知识产权强国整体发展实力的时候应该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比如说核心专利的获取率,应该作为发明专利授权的重点;二是国际专利技术的授权率,这就涉及到专利的域外布局问题;三是专利技术的转化率,这是刚才张司长反复强调的,专利技术必须转化为有益的生产力;四是整体评判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吴汉东]总的说来,我觉得知识产权是包括了创造战略、运用战略、管理战略和保护战略。就您刚才谈到的创造和运用问题,我以为《意见》提出了很多的战略任务,这可以说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实施创造战略和运用战略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比如说要完善知识产权的审查和注册制度,完善职务发明制度,推动专利许可制度的改革,以及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我觉得都是硬措施、大措施。

[主持人]国家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也让我们很多小微企业投入到了双创的热潮当中。但是巨额知识产权的维持和诉讼费用等无疑会成为企业的负担,而这种负担对于小微企业也就更为明显,我们又怎么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张志成]事实上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以及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个被广大创新创业者非常关注的。从理论上来讲知识产权制度确实是一个门槛比较高的制度,从它的申请到它的维权一直到后期的产业转化,包括获得收益都需要很大量的投入。而针对我们国家来讲,中小微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发挥它的创新创造的热情确实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从我们调研的过程来看也发现企业对于这方面有很多的诉求,这次《意见》围绕这个问题也做出了很多的部署。

[张志成]一是在保护方面,如果是在维权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精力,维权的成本又很高,最后收益又不足以弥补成本,这会损害企业创新创造的热情。所以一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便民性、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加大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创新创造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例如展会、电子商务、大型专业市场,这些都是中小微企业产品服务比较集中的地方,要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降低制度的成本,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可及性。

[张志成]二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援助力度,同时降低创新者的维权成本,刚才吴校长已经讲到,要针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并且由侵权人承担实际发生的合理开支,这就使权力人在维权过程中的收益得到弥补,这就避免进一步的提高维权者的成本。我想这是关于保护方面的。

[张志成]另一方面就是知识产权的维护成本,特别是像专利商标的维持费等等这些费用确实某种程度上对于企业有一定的影响,《意见》也明确提出来,一是制定专利收费的减缴办法,合理降低专利申请维持费用。目前这个政策已经在积极的落实当中了。二是明确运用财政资金引导和促进科技成果的产权化以及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这也是重要的措施,还要继续执行。还要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政策,这个政策明确对于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费用实行加计扣除,这也可以减轻一部分企业的负担。

[张志成]最后,为了促进它在运用方面成本的降低,因为运用也有成本,要通过信息、融资等等,这就要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等的试点,能够支持企业在知识产权融资实现它的市场价值方面起到政策支撑的作用。同时还明确推进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工作,就是如果你加入了该保险,企业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定保险的支持,也降低了他们的成本。

[主持人]健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推动专利许可制度改革这两方面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张志成]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创新的动力问题,你只要有创新的成果,符合法律的规定就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另外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创新成果可以明确权利主体、权益范围,这就可以实施交易入股融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实现市场的价值。否则的话你的创新成果没有经过法律的确认,很难变成一个可交易的成果,这也表明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实现市场可交易的前提。目前解决好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就是用好知识产权的制度,这两个制度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张志成]知识产权评议制度要稍微解释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运作机制呢?知识产权评议就是以知识产权的竞争情报分析为基础,大家知道知识产权是一种信息,既有法律的信息也有技术的信息,还有商业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结合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条件以及营商环境的分析进行综合研判,对于经济活动的可行性、潜在风险、市场价值和实施方式进行评估,这种方式就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决策参考,这就是知识产权评议,这种评议可以显著提高创新的效益,并且降低投资和创新的风险。可以说无论企业在市场上合理布局知识产权,还是政府在科学决策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支撑,这在发达国家也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我们国家目前还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还处于试点阶段。

[张志成]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角度来讲,已经对于知识产权评议从2011年到2015年做了几年的试点,这个实践已经证明它的作用明显。所以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这个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实施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推动重大科技经济成果的有效实施。

[张志成]专利许可这一块应该说刚才也谈到了,转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专利许可,目前来讲我们的实施率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对于高校来讲转让许可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我们加快强国建设就要提高效益,就要使我们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这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专利以许可的方式对外扩散。首先我们在《意见》中提出要建立专利的当然许可制度,就是专利权人可以自愿提出许可专利的声明,表明许可的意向和向所有人公平许可的条件,这就使大家可以根据当然许可的条件直接实施专利,这可以有效促进专利的转化应用。

[张志成]二是完善专利的强制许可制度,《意见》中讲到要完善强制许可的启动、审批、实施程序,使具备条件的人通过这个制度的实施实现一些无正当理由未实施的专利,使条款落到实处。同时《意见》明确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无偿专利许可的方式支持自己单位员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因为对很多专利来说,如果创造者没有积极性实施,我们还有其他很多有积极性实施的人,可以通过无偿的方式让他创新创业,这能解决我们实施或者效益不高的问题。

[主持人]那我们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风声水起的同时,相关的纠纷、侵权、诉讼的数量也就跟着上来了,尤其是在互联网上侵权的行为更盛一些。网友就在问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保护应该怎么做?

[吴汉东]可以说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这个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产生活和交往的方式,我们既享有它带来的便利,也必须承载它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借用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什么呢?互联网使得信息跨越国界,最便捷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在中国互联网产业是一个支柱产业,无论是视频、微信、网络游戏以及数字音乐,发展得非常之火,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很高。“同时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信息的创造者或者说是提供者、传播者、使用利用者三者利益的平衡。而且在互联网空间内,它的盗版、假冒侵权行为的高技术性、跨地域性、便捷性和普遍性的特征非常明显,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在互联网空间来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以为应对互联网出现的知识产权难题和挑战我们首先要有一个互联网思维。

[吴汉东]这个《意见》从两个方面加强互联网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个是执法问题。我觉得应该采用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妥善积极地处理好比如网络版权纠纷、网络商标纠纷、网络不正当竞争问题。也就是说要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二是文件所提出的,要加强对互联网条件下一些新技术、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现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应该是四句话: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可谓是“云大平移”,这里面有很多新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所以我们注意到发达国家对互联网立法,特别是互联网知识产权立法非常重视。《意见》强调中国也要在互联网知识产权立法方面走在前列。

[主持人]在“双创”很多知识成果出来后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些问题,这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或者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会有什么用,所以专利的主要价值就是在于运用。但是我们也感觉到有很多专利是躺在实验室里没有走出来,好像就用在了写论文或者是评职称上面了。所以专利转化的困难一直都有,现在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之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突破这个瓶颈呢?

[张志成]我想这也是我们在起草文件过程中一直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的专利“沉睡”问题。比较典型的举个例子讲像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专利第二大户,除了企业之外,高等院校拥有的有效发明里占到全部有效发明专利的10%以上。但是我们如果对比一下,我们也做过一些研究,像美国知名高校斯坦福大学,他们2011年的专利许可量占申请量的40%,而我国类似的知名大学大概只有0.5%这么一个水平。我想这也确实说明我们专利的实施运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张志成]但同时我想也要说明一下,专利申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转化运用,刚才吴校长已经强调了,包括对企业来讲,保持市场竞争力有时候要进行布局叫防御专利,有的像高校往往是公开自己科研成果的一个信息,这也是有它自己的一个独特目的,不一定能够要求我们所有的专利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像高校,它的定位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它的定位决定不能要求它全部都投入到市场当中去。同时,也表明我们科学研究机构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我们很多专利离现实的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刚刚我们已经讲了,高校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占到10%以上,这10%的专利可能离现实转化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张志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意见》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专利权益或知识产权权益的改革,改革的意图就是完善职务发明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健全相应的奖励报酬和权属划分这方面的制度,以进一步激励创新创造者的热情。因为这种制度可以让创新创造者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也是两个层面:一是促进它的产业化有一个专业化的服务机构,这个专业化服务机构可以避免所有的高校、教授、研究员都亲自去搞市场转化,这也不现实;二是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的产品和体系,因为一个技术要变成产品要在市场上销售肯定需要资金的投入,可能我们很多创新创造的人员不具备这个条件。

[张志成]三是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对于企业而言,他们的专利布局应该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运用它,我们重点要把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所以《意见》也提出要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选拔培训创新创业导师,加强对青年的指导,推动“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这就是您刚才讲到的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我们很多青年创业者往往是互联网一代,是互联网思维,我们知识产权也要走入互联网,从而促进它的转移转化。

[张志成]四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这个我刚才已经谈到了,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使知识产权的交易双方实现迅速对接,原来可能要开洽谈会、展览会等等,现在不需要,我们现在可以把知识产权的信息通过有效的渠道公开到网上,同时建立财政资助项目形成知识产权披露制度,大家知道高校科研院所投入产出了什么样的专利,可以有效运用扶持政策,把财政资助项目形成的专利更早地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措施破解这个难题。

[主持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那么中国企业面临或者遇到的国际上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会越来越多,那么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如何应对在国际上遇到的知识产权的纠纷?我们如何布局?政府在这其中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吴汉东]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我觉得非常具有战略意义。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也是最大的工业制造国。我以为首先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且还要走上去,也就是在国际制造业,我们应该走向高端,甚至顶端,就是在国际制造业处于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二是不仅是走出去,走出去以后还要立得稳、站得住,这就是我们的海外企业如何应对知识产权风险问题。根据我的观察,应该说知识产权是国际经贸领域的一个主战场,应该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局部战争、地区战争都存在,但是我以为更多的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比如粮食战争、石油战争、货币战争、贸易战争,再加上我们今天讨论的知识产权战争。

[吴汉东]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中国连续13年遭受了美国“337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企业的,是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的第337节的条款来专门针对进入美国市场假冒、盗版以及不正当竞争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的禁止。凡是有上述侵权行为美国贸易代表可以予以制裁,但是在过去的13年期间中国大概有150家企业遭受了美国的“337调查”,可以说是受到“337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败诉率很高,其他国家的败诉率平均为26%,中国高达60%,这就给我们走向世界、走向美国市场的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应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吴汉东]我注意到《意见》在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一是加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的海外布局,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建立一种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来绘制我们国家企业如何进入海外市场的谋略,推动产业深度融入到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是一个海外布局的规划问题。二是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要提升我们海外风险的防控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海外知识产权的维权援助。所以在这两个方面使力,我觉得就能够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走出去,而且还能够站得稳、站得住。

[主持人]那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鼓励创业创新,政府又如何鼓励帮助这些初创型的企业的创新成果的保护?

[吴汉东]我研读了《意见》,我觉得创新发展、强国建设是整个文件的两个关键词。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创新发展和强国建设,激励和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觉得这一点是抓得非常实在的。就企业、产业和国家的关系而言,我以为企业强则国家强、产业兴则国家兴。因此,政府为了实现这样一种战略目的,它主要是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同时通过政策加以引导,因此《意见》至少在三个方面表明了政府对初创企业的政策扶持。

[吴汉东]一是便利企业获得权利。比如加快知识产权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实行专利等基础信息免费或者低成本的开放,我觉得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可以说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降低获权的成本。像专利成本维持的费用大笔下降,最后还采取了优化专利和商标申请的流程和方式,比如在线登记、无纸化等,一句话,就是便利于企业获得知识产权。

[吴汉东]二是刚才张司长反复强调的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我们的初创企业总会有一些新技术、新业态,甚至有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我觉得《意见》都谈到了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当然,最后是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比如推动专利许可制度的改革,刚才张司也谈到了。还有我补充一点就是从支持创新融资的角度出发,创新投融资的产品,就是说我们有足够的技术,还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从而推动知识产权投入市场。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两位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感谢各位网友的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知产法网)主编


蒋志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学院、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年、2015年受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和加方科技部邀请参加知识产权法律和创新论坛并演讲,2013年12月获得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