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5年9月2日12版【点击查看】
现如今,影视圈最火热的概念是什么?答案无疑是IP。热门小说、经典歌曲、流行网剧、人气动画,哪怕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短语,只要有开发价值,都有可能被投资者买下版权,都可以称作IP。人民日报今日刊文《为啥把知识产权说成IP》,指出IP并不算新鲜事物,其实就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也就是“知识产权”,但诞生于互联网圈的IP开发从一“出生”便显示出全产业链开发的基因。
文章采访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部主任朱玉卿介绍,“IP的概念最早源自互联网圈,听起来很虚,但内涵很实在,而且很多元。”仅在今年暑期档,就有《大圣归来》《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桂宝之爆笑闯宇宙》等多部IP电影。在阿里影业首席执行官张强看来,电影、动画购买文学版权的传统可谓由来已久,所谓IP开发不过是换了个新说法而已。
文章指出,在知识产权开发中,也有专门的版权经纪人搜罗好作品,针对其特质改编成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如今的IP开发有何不同?业内人士分析,以往,大多数版权经纪人的改编计划比较零散,一个项目得找不同的动漫公司、电影公司、出版社分别合作,耗时耗力。而互联网公司往往跨界发展,旗下拥有娱乐、出版、快消产品多个板块,因而,诞生于互联网圈的IP开发从一“出生”便显示出全产业链开发的基因。在优质IP价格一路上涨的情况下,更有意识地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投资者收回成本、打造品牌的必要手段。
文章认为,大环境的改善也是IP成为话题的原因之一。《熊出没》的编剧俞真认为,虽然现在IP很热,但与欧美相比,我们的IP开发还是浅层次的,开发的大部分都是拿过去的老IP改改,创新不够。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很多被追捧的IP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即便优质IP也并非万能,要成功运作一个项目,也需要主创方揉碎了重新创作,以符合新作品的架构需求。其实,在光鲜的案例背后,还有很多人们没有看到的失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