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在是:

image.png

法院

应对案多人少的妙招:北京西城法院“四位一体”大诉服新平台工作纪实法院

时间:2015-08-17   出处:人民法院报  作者:  点击:

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在这个480平方米的诉讼服务大厅里,有安检、导诉、查询、速裁、休息等8个功能区;有立案登记、诉讼费收取、诉调对接等5类11个窗口;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心理驿站、专家解难等16个诉讼服务单元,服务项目多达28项。在大力推进后端专业化审判工作的同时,西城法院在前端全力打造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小额速裁“四位一体”的大诉服新平台,为来院群众打造出一个满足多元需求、流程简便顺畅、权益及时保障的诉讼服务新格局。

你们想到的 我们都在做  ——北京西城法院“四位一体”大诉服新平台工作纪实


2015-08-16 15:03:45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刘白露


    一件继承纠纷,分散在5个省市的8位继承人,用了两个小时,经小额速裁程序一次性彻底解决。

一位准备起诉儿女尽赡养义务的独居老人,在诉讼服务大厅接受了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辅导,听取了婚姻家庭法律领域专家的定制建议,并有人现场帮助拟定了起诉书,整个过程没花一分钱。
一群因为黑中介违约无家可归的租客,在堵中介公司门大闹几个月都毫无进展的情况下,经过法官主动对接区工商分局,共同组织调解,拿回了租金并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在这个480平方米的诉讼服务大厅里,有安检、导诉、查询、速裁、休息等8个功能区;有立案登记、诉讼费收取、诉调对接等5类11个窗口;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心理驿站、专家解难等16个诉讼服务单元,服务项目多达28项。在大力推进后端专业化审判工作的同时,西城法院在前端全力打造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小额速裁“四位一体”的大诉服新平台,为来院群众打造出一个满足多元需求、流程简便顺畅、权益及时保障的诉讼服务新格局。
不一样的特色诉讼服务
2008年,西城法院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成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每天有3到5名在校法学研究生在诉讼服务大厅为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并代写诉讼文书。8年来,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法律咨询56452次,免费代写文书32887份,成为远近闻名的服务品牌。
在诉讼服务大厅,除了案件信息查询机、当事人休息区、导诉台、材料转交、档案查询以及残疾人轮椅、老花镜、饮水机等各项诉讼服务和人性化细节外,更受欢迎的是一系列具有西城法院特色的诉讼服务。
诉讼服务大厅的一角,是一间灯光柔和、布置温馨的心理驿站。心理咨询师小张的感触特别深:“其实有很多人到法院来,都需要有一个情绪疏导的过程。有些当事人接受完心理咨询后,告诉我们不准备起诉了。”小张是一名法制心理学硕士,每周到这里来3次,已经坚持了两年。今年上半年,心理驿站为289个当事人提供了心理辅导。“来法院还能做免费心理咨询,真不错。得,咱回家自个儿解决问题吧,甭在法院耗着了。”操一口地道老北京口音的王先生经过小张的心理辅导,决定自己回去再和楼上漏水的邻居好好协商。
心理驿站的旁边,是人民调解工作室,几位从法检系统退休的老同志天天轮流在这里做调解工作。对于一些事实争议不大的纠纷,当事人经导诉台指引,会被带到这间屋子先做调解工作,做通了就直接到法院对面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协议书,然后由旁边的小额诉讼法官直接进行司法确认。因为经过法院司法确认的裁定书有强制执行力,很多老百姓也愿意接受这种纠纷解决方式。
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对面,还专门开设了一个专家解难窗口,每天会安排高等院校法律专家随堂坐诊,为前来寻求专业法律帮助的老百姓答疑解惑,评判诉讼预期,帮助群众理性运用司法资源,选择多元解纷渠道。
不慌张的立案登记
今年5月4日是立案登记制实施的首个工作日。在央视新闻记者冀成海眼中,这场全国法院紧张应对的新战役并没有给西城法院的工作带来慌乱。探其原因,除了该院诉讼服务大厅多样化的诉讼服务和各类诉调平台始终能够分流化解一部分纠纷外,立案法官在做好审查登记工作的同时,在大诉服新平台的统一协调下,延伸职能对各类纠纷进行繁简甄别、对口分流,让汇聚到诉讼服务大厅的所有矛盾纠纷各归其位,有序流转。
立案法官小田的工作职责在立案登记制实施后发生了一点变化。以前,田法官只负责在窗口立案,5月开始,为了应对法院收案量上升,田法官定期要到诉讼服务大厅门口的导诉台轮岗,和提供诉讼服务指引的导诉员一起,负责对所有纠纷进行第一步筛查甄别并提供立案指导。此外,小田每天在立案工作结束后,还要和新补充到立案庭的十几名业务骨干一起进行工作交流和学习研讨,有时还要在诉讼服务大厅的立案调解室对一些纠纷进行立案调解。
5月1日以来,西城法院“大诉服”新平台接待群众26100人次,立案导诉8700人次,新收案件13881件,当场立案率98.5%,平均立案时间约为20分钟,立案登记渠道畅通,秩序井然,运行平稳。
诉调对接构建矛盾化解缓冲带
今年2月,北京某小区的40余户居民因无法忍受小区旁边一家单位办公楼施工产生的噪音起诉到西城法院,请求该单位和建设方停止噪声排放、赔偿噪声侵权损失以及精神抚慰金。考虑到纠纷涉及人数多,双方对立情绪激烈。
在西城法院诉调对接办公室法官赵海的联系下,诉调对接机制很快启动,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受邀第一时间参加调解。调解过程中了解到,改建办公楼所属的这家单位已经按照规定与附近多个小区达成了噪音补偿协议,大多数居民也已领取了补偿。但到法院来要求起诉的这40多户居民因为离施工地点更近,受影响更大,不同意按照北京市1996年出台的标准接受补偿,双方的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赵海和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调解工作人员反复找双方沟通调解,居民方面慢慢接受了坚持起诉的诉讼预期,施工单位也站在负责任的立场上通过适当延长补偿期限最大限度地给予这些居民补偿,并积极想办法减轻施工影响。最后,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为双方出具了调解协议书,西城法院也根据申请为双方出具司法确认民事裁定书,困扰双方一年多的纠纷彻底解决。
与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一样和西城法院建立诉调对接合作机制的单位一共有65家,这些单位范围涵盖了医疗、劳动、金融、互联网、消费、物业、特殊人群保护等多个领域。为了更好地开展诉调对接工作,西城法院成立了北京市法院首家诉调对接办公室,并在诉讼服务大厅专设诉调对接窗口,成为引导当事人选择利用诉调对接机制化解矛盾的第一站。凡是经导诉台引导过来的纠纷当事人,诉调对接窗口的工作人员会根据纠纷所属领域委托相关单位在诉讼服务大厅的诉调对接室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法院直接进行司法确认,实实在在地构建起一条矛盾化解的缓冲带。
“小额速裁就要一步到庭”
“小额速裁就得让当事人能一步到庭。”这是西城法院院长蔡慧永在小额速裁庭搬进诉讼服务大厅时反复向速裁法官们强调的一个理念。2014年10月,小额速裁审判庭正式从审判区搬出来,在诉讼服务大厅安营扎寨,位置就在立案窗口的旁边。一部分争议不大的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物业供暖纠纷,经立案法官立案后,直接转到小额速裁庭快速裁决,不少当事人当天就能拿到生效文书。
透过磨砂玻璃窗望进去,是一间间六七平米的法庭,小额诉讼庭法官的办公室,就在与法庭相隔的一道玻璃门后面。法官刘喆把民事裁定书递到林老太手里,告诉她可以直接去办房产过户和存款提取,老太太紧攥着一个已经磨损得看不清印字的尼龙购物袋的手才慢慢松开。在这之前,她为这件事已经跑了整整一年两个月。林老太的妹妹是残疾人,离婚后带着同样残疾的儿子和林老太住在一起。两年前,林老太在妹妹去世后独自承担起抚养外甥的责任,但妹妹生前的银行存款、抚恤金和社保等跑了一年多,始终取不出来。林老太到西城法院立案后,案子当时就转到刘喆手里,问题当天就解决了。
在小额速裁法庭对面的墙上,赫然写着“第一时间立案,第一时间送达,第一时间调解,第一时间裁判”。到这里的案子全部快速裁决,对于像刘喆一样的速裁法官而言,就意味着每个工作日都是满负荷运转,办公室旁边的法庭里永远都有等待的当事人。今年上半年,小额速裁庭通过速裁程序审结案件5343件,占民商事结案总数的46.8%。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知产法网)主编


蒋志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学院、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年、2015年受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和加方科技部邀请参加知识产权法律和创新论坛并演讲,2013年12月获得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