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取得成功。如果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是其“硬实力”的体现,那么,冬奥会能否成功举办则考验着这两座城市的“软实力”。目前,大气污染、交通拥堵、人工降雪是成功举办冬奥会需解决的3大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国科研人员早就开始了技术研发,并进行了专利布局。7年后的冬奥会赛场上,当运动健儿斩金夺银时,希望我国科研人员也能在破解这3大难题上斩获“专利奖牌”。
治理雾霾 双管齐下
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是举办冬奥会所必需的。当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消息传来时,不仅北京市民开始憧憬何时能再现“APEC蓝”,国际社会也非常关注北京将如何治理雾霾。
为了治理雾霾,国内外科研人员早就在该领域进行了技术研发,德高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车慧中经过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发现,在治理雾霾方面,截至2015年8月3日,国内外申请人共在中国提交了1300余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00余件,技术内容涉及雾霾检测与监控、雾霾分离与过滤等。
北京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曾承诺,2022年,北京将使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下降45%左右。“雾霾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燃煤和燃油排放大量污染物造成的。”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减少雾霾污染物排放方面,我国主要采用推广PM2.5过滤技术、新能源汽车和强制污染严重的企业安装污染治理设备等措施。
侯宇轩同时强调,治理雾霾还需从源头和终端排放两方面发力,调整能源结构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并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智能交通 缓解拥堵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冬奥会期间,短短几天就会涌入数十万人,交通拥堵很可能成为北京的不可承受之重。
智能交通系统对于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具有明显作用。车慧中经过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发现,在智能交通领域,截至2015年8月3日,国内外申请人共在中国提交了7600余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500余件,技术内容涉及交通信号的演算及控制系统、控制器、交通模拟及仿真系统等。
“目前,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交通管理、运输管理、电子收费、出行信息服务、综合运输等多个方面,其在大城市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中兴通讯政企网交通行业部总监张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兴通讯早就开始研发智能交通相关技术,已在该领域提交了数百件专利申请,并推出了电子车牌、车载终端等交通终端产品,以及电子警察、信号控制、指挥中心等交通控制产品。
张慧强调,为了缓解2022年冬奥会的交通拥堵,北京加快布局智能交通系统更像是一套“组合拳”。该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将对缓解交通拥堵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交通控制系统可以使容易堵车的道路更加顺畅、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分析道路拥堵原因等。此外,智能交通系统收集的交通信息还可以为北京市相关部门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制定有效的疏导方案提供参考。人工降雪 未雨绸缪
滑雪类项目是冬奥会的重要比赛项目之一。2022年冬奥会期间,一旦自然降雪达不到比赛要求,人工降雪将被派上用场。
那么,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情况如何?车慧中经过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发现,在人工降雪领域,截至2015年8月3日,国内外申请人共在中国提交了50余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0余件,技术内容涉及人造雪材料和造雪设备等。
韩国雪技术株式会社是一家专业研究人工降雪技术的公司。该公司驻中国办事处负责人张业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人工降雪方面,韩国雪技术株式会社已在中国提交了8件专利申请,技术内容涉及核子发生器、空压机技术、水汽混合技术等。”
“目前,国际上进行人工降雪的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将高压水和空气混合,将其喷洒到零下2℃的空气中,即可形成雪花。”张业超向本报记者介绍,人工降雪采用的造雪机主要分为炮式造雪机和雪枪式造雪机,炮式造雪机适合进行大面积的人工降雪,比如可以为冬奥会的滑雪场增加雪的厚度;雪枪式造雪机适合小范围的人工降雪,比如可以为跳台滑雪赛场补充雪等。
“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我们就可以进行人工降雪。如果2022年冬奥会期间,自然降雪达不到比赛要求,人工降雪可以随时派上用场。”张业超表示。 (冯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