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建立制造强国 ——强国研究院全面“解读”“中国制造2015”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转发了四部委院的《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到2050年前建设成制造强国的远景规划,这是在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更是具有凝聚人性、规划长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先、人才为本的指导方针,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并设立了九项战略任务与重点,六大重点工程,并提出八大战略支撑与保障,这些规划和政策如果全部落实,对于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将影响深远,重大利好。但作为产业界的自身人士,我们看到这个文本,无疑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以期在后续的规划落实与实施中得以考虑和重视。
(一)关于中国制造有关问题的再认识
《中国制造2025》中对现阶段中国制造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描述,“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从产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本土企业和产业小而弱,大量的制造实际上多是国外跨国公司的代工厂。所以当下的中国制造只是一个统计上的数字,即所谓大而不强。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中国制造,只能是“中国加工”,尽管它的生产地在中国,比如计算机生产、Iphone手机的生产产地都在中国,要么是核心元器件是国外生产的,要么干脆就是简单的“三来一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而已。
所以制造强国的战略实际上就是把“中国加工”变成真正“中国制造”的过程。如何做到这一点,当然不是简单的将拒绝外资,而是要在国际公认的准则下,在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下,内部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国外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和竞争,并取得优势。所以在我们看来中国制造强国最终取决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满足国家和国民的基本需求,二是在各行各业培养大量有竞争力的本土跨国集团。关于第一点,这里暂且不议,我们主要说说第二点。
(二)打造50个华为,建成制造强国
我国要建成制造强国,不二选择就是建成和培养若干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是我国从大国迈进强国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包括要建立全球观,要从全球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经济、社会甚至国家安全问题,其次是发展观,必须站在全球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来看待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问题,再次是竞争观,必须要有竞争意识,竞争对手是全球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必须在全球的大洋里去游泳。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设计针对全球市场的产品,而不只是服务于国内市场。这就需要企业有更大的胸怀和全球的眼光,自觉反对极端主义和短期行为。对于政府来说,应该放手让企业去竞争,更多的从教练和帮助的较色去工作,而不是大包大揽,使国内尽量变得透明可预期,使得企业更早地适应全球市场。在企业需要政府支持,尤其在国外市场,应大胆地支持国内企业。
全球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地球人接受的过程,尽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要锲而不舍努力,加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打造成全球企业也不是不可能的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经过多年观察,认为华为是我国企业,尤其技术型企业的典范。我们认为学习华为不仅是学习其产品和战略,更要学习其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和理念,更要学习其依靠政府又远离政府的工作习惯。
(三)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建立制造强国
学习华为,最为重要是要学习尊重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做法。华为是我国企业学习知识产权规则,并利用这一规则的成功典范。十多年以来,华为一直坚持不懈,实施了最为有效的超赶战略,使得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成为其国际竞争的利器。
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制造2015》最为缺乏的。中国加入WTO近15年,国际规则包括投资、质量、品牌、人力资源等大体已经与国际接轨,唯独知识产权规则,由于国内特殊的原因实际上还处于“玻璃门”和“弹簧门”之中,其中包括司法、立法和行政等多方面的原因,当然中国的主流企业还是以国内市场为最根本的市场也是其中最深刻的原因。知识产权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是硬约束。所以说,抛开美日欧有意识的围堵不论,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不重视和恐惧已经到了“画地为牢”的地步了。
建立制造强国,一定是一个知识产权强国,一定是一个拥有大量高端品牌的强国,一定是一个拥有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并大规模高价值应用的强国。为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建议
一是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的权威和价值。具体是通过加强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并通过修订《专利法》来提升专利的质量。
二是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以总理为组长的创新与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协调发改、商务、财税、工业与知识产权行政、司法等方面的关系,建立三合一或者至少是二合一的知识产权部,完善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三是利用投资手段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设立制造领域战略型产业专利基金,建立制造领域成熟型产业专利基金。从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专利入手来提升和保障产业发展。
最后,是加强企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知识产权工作的条件建设,投入足够的资金,大幅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力。(文章来自:强国研究院 作者 杨旭日)